中秋的起源意義

中秋節,俗稱八月半,也叫月節。中秋有二種算法,一是據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為


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稱中秋;另一種算法則據節氣,按照二十四節氣,一季共六個節


氣,秋季的六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則是秋季之中,此時正


是秋糧收割之際,一年污水拋散土地上,收穫在即,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謝神的保佑,於


是出現一系列儀式和風尚活動,此外加上我國古代即有拜月習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


賞月之風。


而中秋節正式成為歲時節日,應起於唐朝,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


中節日,至宋代更為普遍,常在中秋舉行歡宴的活動,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創新的意義。據風俗


史話等說法,元人統治中國之後,漢人基於民族大義,準備在中秋之夜,以豎花燈為信號,月餅


中預置「殺韃子」的紙條,約定趁蒙古人酒食之後,殺之起義。因此明太祖建國之後,為紀念這


種舉動,獎令舉行中秋,成為流傳久遠的風俗。


民國之後採用陽歷,北京內務部就將農歷八月十五訂為秋節,藉便民時。政府遷台後,也正式明


令公布為國定節日。<資料取自奇摩>





 



 



 




夢時代摩天輪




 


85東帝士大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