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隧道,原名坪林隧道,是台灣最長的公路隧道[1],位在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五號,又稱北宜高速公路)台北縣坪林至宜蘭縣頭城段之間。由三座獨立的隧道組成:導坑、西行線及東行線,全長共12.9公里,於2006年6月16日全線啟用。
雪山隧道是亞洲第二長的公路隧道,第一則為甫於2007年1月20日通車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全長18.02公里。同時,雪山隊道在世界的公路隧道中排行為第5名[2]。另外,由於隧道施工難度高,還因此列入了大英百科全書中[3]。
雪山隧道不僅只有兩座主隧道,還包括中間的導坑。兩座主隧道中間,有28座橫向的人行聯絡隧道,8座車行聯絡道,加上抽排風系統所挖掘的豎井、通風孔道(包括三處通風站,三座通風中繼站合計12處橫向通風隧道,六座通風豎井,一號豎井頂部排風用橫向排氣隧道)等等,大大小小長長短短共58組隧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雙孔公路隧道群。
雪山隧道為完成蔣渭水高速公路建設的關鍵工程。施工期間遭遇台灣工程史中未曾面對的困難,造成工程嚴重受阻且進度大幅落後,並使得通車時程比預估的1998年足足晚了8年。細數雪山隧道工程艱難之處,主要因素在於行經極度惡劣的地質[4]。其中包括了6處斷層、98處剪裂帶及36處地下湧泉。隧道工程常常因此而受到阻礙,有施工人員形容,雪山隧道就像是「泡在水裡長大的隧道」。整個雪山隧道工程使用4部全斷面鑽掘機(TBM)(3大1小)進行快速挖掘,負責主隧道工程的大型TBM,1部造價約新臺幣10億餘元,獨力挖通導坑的小型TBM約3.2億元。其中一部大型TBM,在進行隧道東口工程時,通過硬度比鋼還要高的四稜砂岩地層,一度遭遇每秒750公升的大湧水。在挖掘過程中,共發生過63次岩盤崩落,全斷面鑽掘機曾26度受困。另一部位於西行線的一部在某次隧道崩塌事故中,被大量土石掩埋而損毀報廢。之後施工單位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在第二號豎井內增開新的工作面,並用傳統鑽炸法施工,以增加工作面的方式提昇施工速度,才讓整體施工進度大幅改善。
整個工程共有上千名工程人員參與,這些工程人員日夜趕工經常回不了家,造成有些人家庭破碎。也有些人因工程環境、壓力、憋尿及勞累造成健康受損。最常見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外科傷害,也有人泌尿系統受損得面對終生洗腎的痛苦。此外在發生的工程災難中,有工程人員被絞成碎片,被湧水吞噬或被巨石奪走性命。在前後15年的施工期間內共計有25位工作人員不幸殉職[5]。
Discovery與交通部合作,為雪山隧道拍攝紀錄片「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Man Made Marvels:Taiwan's Hsuehshan Tunnel),紀錄興建雪山隧道的艱辛過程,並稱雪山隧道足以躋身全球「最艱鉅建築工程」之列[6]。該片於2006年8月27日晚間9:00首播,創下該頻道來台以來收視率的最高紀錄[7],並將陸續於全亞洲23個國家及全球播出,也曾於台灣7-11販售該片的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