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到聰動協會去當志工,這是一個長庚醫院的巴金森症病患與家屬們所組成的一個協會,定時參加出席傾聽醫生的演講,與病患家屬之間的聯繫與互動,彼此鼓勵關懷,面對這個尚無法痊癒的病,展開一段艱苦的奮鬥,有些人面對病患失智的困擾而產生憂鬱症者大有人在,面對這些老年人經常有的疾病<目前也有許多年輕人也得到這種病>我相信他們都需要更多的關懷,與更多新醫藥的治療來幫助他們!
簡介巴金森氏病
巴金森氏病是一種腦部黑質退化的疾病,大家熟悉的症狀包括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姿態及平衡的困難。可是除了上述運動功能上的障礙之外,巴金森氏病病人也常合併一些精神狀態的問題,包括憂鬱焦慮等,也有一些人會逐漸合併有失智的情形。
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其三大臨床表現包括:顫抖(tremor),尤其休息、情緒緊張時更為明顯;僵硬(rigidity);及動作遲緩(bradykinesia)。其他還有步態不穩或姿勢異常、講話聲音變小、思考能力和情緒改變、寫字字體愈來愈小、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包括流淚、流汗、流口水、便秘、尿瀦留、性能力降低等等。病因目前仍然不明,發病主要和腦部黑質的神經細胞退化有關,使製造多巴胺(dopamine)的化學物質減少,當其含量降至正常人的20%以下時,就會產生臨床症狀。此病好發50歲以上,兩性比例差不多,在公共衛生學上稱此疾為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
一、依原因分類:
1.原發性或特發性——發生比例最高,原因不明,主要是黑質退化、多巴胺缺乏所致。有多項假說解釋之:
(1)下視丘某種特殊神經內分泌細胞缺乏,使抑制黑色素細胞刺激荷爾蒙釋放因子(MSH-release inhibiting factor)的產量不足,相對的黑色素細胞刺激荷爾蒙大量釋放,促使脂褐質(lipofuscin)大量進入黑色素細胞內造成它的破壞,而使紋狀體多巴胺減少。
(2)病毒感染。
(3)遺傳或家族性因素。
(4)新陳代謝功能失調。
2.續發性:不常見、原因較特殊:
(1)金屬物中毒,例如汞、錳等。
(2)藥物的副作用。
(3)多次腦部傷害,例如中風、頭部外傷。
(4)腦炎。
(5)傳染病。
(6)腫瘤。
二、依功能分類:
1.顫抖發作型(tremor onset form)。
2.動作不能——僵硬發作型(akine-torigid onset form)。
3.綜合症狀型。
三、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緩解不適的症狀,方法有三:
1.內科藥物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醫師通常由單一低劑量開始,再慢慢增加到適當的維持劑量,要記得按時服藥,藥物的劑量、種類及服藥後的反應要經常記錄並和醫生討論,不可隨意更改藥量或擅自停藥。凡患有心臟血管、呼吸系統、內分泌及肝腎疾病的病人服藥需特別小心。另外,維他命B6會降低藥效,故宜避免服用過量。
2.外科手術治療:視丘燒灼術(thalamotomy)或蒼白球燒灼術(palli- dotomy),是指將位在視丘腹側核或蒼白球的抑制及興奮運動神經原的主要路徑阻斷,以改善症狀,立體定位手術就是主要方法之一。胚胎植入法也是目前國內醫師努力研究的方向,目前效果仍在評估當中。
3.輔助治療:包括日常生活自我照顧技巧、肢體運動及語言的訓練、社交心理輔導等等。
立體定位手術的應用
立體定位的手術方法,最早的歷史應該追溯到1908年Horsley 及Clarke兩位醫師的手術實驗,當時由於技術成熟度不夠,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但對腦內深部的手術實在已甚具價值。之後世界先進各國相繼發展這項技術,在50到60年代,它甚至成為治療巴金森氏症的主要方法。到了19701980年,因藥物L-dopa的使用,大部分的病患改採藥物治療,立體定位手術的應用才相對減少。1980年後立體定位手術的應用又獲得革命性的進展,主要原因是由於電腦斷層的顯影技術已和它能相互配合,經由電腦斷層的顯影找出腦內又小又深的標的(target),一般傳統手術非常不易達到,立體定位手術的精確深入,可以彌補它的不足。
手術原理及操作技術
立體定位手術的原理,基本上是以特殊儀器固定於頭上,再利用X光顯影技術例如電腦斷層攝影,來顯示儀器的刻度和腦內標的,巴金森氏症手術標的就在視丘。經過判讀X光上刻度數值後,藉由電腦軟體精確計算重組,決定視丘在三度空間立體的座標方位。已知座標後,再於儀器上調整探針的位置,來到達病灶。
巴金森氏症在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雖然手術後症狀明顯改善,但仍然要在內科醫師指示下調整減少劑量再繼續服藥,這確實是非常辛苦的過程。利用內外科治療方法,加上善用輔助治療的效果,您仍然可以獲得好的生活品質的。
留言列表